聖地紀事
■ 享受人生
在約旦西北角靠近以色列與戈蘭高地邊界,有個古羅馬城遺址叫Umm Qais (古稱Garada),〈聖經〉馬太福音中曾記載,耶穌在此遇到兩個附鬼兇惡之人,於是把兩人變成豬趕入豬群,整群豬闖下山崖落海(加利利海)淹死。
目前遺址內有個小型博物館,收藏著一些考古挖掘出之石棺、雕像及馬賽克作品等,在中庭一角有具石棺上刻著一些拉丁文字,當地導遊將其譯為英文,大意為:
Hey you, passing by me (嘿!過往的人啊)
Just like the way you are, I used to be (我的過去就是你的現在)
And just like the way I am, you will be (我的現在就是你的未來)
So enjoy your life (好好享受人生吧)
這位導遊接著補充說,他父親的墓誌銘也刻著以上的相同文字。這段文字雖寥寥數句,卻頗富哲理,值得玩味。
■ 夜遊佩特拉
約旦南方有個完全從岩壁上鑿刻出來的古城叫「佩特拉」,該處岩石大多呈現紅色,其間亦夾有黃色、綠色、紫色等,陽光照射其上絢麗奪目,故又稱 「玫瑰紅城」,是新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大約在西元前六百年,南方之遊牧民族「納巴特人」遷徙至此,因佩特拉地處亞非交通要衝,是控制紅海到大馬士革的貿易據點,成為駱駝商隊的必經之地。納巴特人利用貿易而累積之財富,五百年裡在峽谷深處建立了一個令世人驚嘆的石頭古城。古城中的神廟、陵墓、劇場等,可看出受到埃及、敘利亞、希臘、羅馬之建築影響,尤其入口峽谷盡頭之「法老寶庫」,其希臘外觀宏偉壯麗,是約旦之觀光地標,也是該國之吸金寶庫。
為了滿足遊客「夜遊佩特拉」的需求,遊客中心特地在每週一、三、四夜晚舉辦「Petra by Night」活動。從入口經峽谷之步道兩旁均以燭光引導遊客前行,眾人保持安靜緩緩行至法老寶庫,四周一片漆黑,僅廣場上燃起無數燭光小燈籠,微弱的燈火中依稀可見法老寶庫的巨大石柱,其他白天可見的壯麗外觀都隱没在黑暗中了。
遊客陸續來到廣場,皆面向聖殿席地而坐,等待時,索性微閉雙眼,盤腿打起坐來。不知過了多久,忽然傳來悠揚琴聲,滄桑之歌聲亦隨之而起,似乎在訴說著古城的遙遠故事,朦朧中覺得二千多年前納巴特人之古靈翩翩降臨廣場,化作朵朵燈籠與我們默默對話;又不知過了多久,忽然笛聲輕快響起,好像一下子進入了熙熙攘攘的古城市集,長長的駱駝商隊打市場穿過,清脆的駝鈴聲淹没在嘈雜的人聲裡,逐漸遠去…
這一晚,我在佩特拉神遊兩千年。
■ 伯利恆圍牆
從耶路撒冷進出伯利恆時要穿過高大的圍牆,以色列軍事檢查哨就設在圍牆邊的馬路上。看到這堵牆,不由得思緒一下子拉回到1984年…
那一年站在東西柏林圍牆邊的眺望台上,看著東德軍人荷槍實彈巡視圍牆,充滿著肅殺之氣,與西柏林這邊的自由富庶形成強烈對比,當時就想這座牆要豎立多久?中國萬里長城古牆隔絕匈奴入侵,如今已成為著名觀光景點;柏林圍牆隔絕自由民主,1989年轉眼倒下,如今東西德也早已統一。
現在耶穌出生地伯利恆的這座圍牆,以色列人到底要隔絕甚麼?到了21世紀的今天還要在聖地築起圍牆隔絕「人」的來往,這難道不是人類文明的共同恥辱?猶太人流離顛沛兩千年,好不容易建了國,為甚麼要將自己受過的苦難加諸在巴勒斯坦人身上?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難道真有不共載天之仇,沒有其他辦法解決,非要用圍牆與槍解決不可?這些問題可能一時不容易回答,就是答也答不清楚。
有一天與朋友在東耶路撒冷阿拉伯人區散步,碰到一位老人打烊後正要鎖店門,知道我們來自台灣,他問我們來這裡的感想如何?於是我們就說起伯利恆圍牆的事並問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能否和平相處?這位老人的答覆令我們大吃一驚!「絕不可能」他斬釘截鐵的說。為甚麼?難道以後的世代都不可能?老人看著我們疑惑的眼光堅定說道:「不可能,因為我住在這裡,我是這裡人。」唉!好像真是無解。
■ 耶穌哭泣
耶路撒冷老城東邊有個橄欖山,一方面居高臨下視野良好,可看到整個老城;另一方面耶穌受難釘上十字架的前一天晚上,就是在這裡的橄欖園中被捕,所以橄欖山也是遊客到耶路撒冷必定拜訪的地方。
另外橄欖山還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地方,〈新約聖經〉路加福音中提到:「耶穌看見耶路撒冷城,就為他哀哭。」後來信徒們在耶穌哭泣的地方蓋起了教堂。耶穌為何而哭?導遊解釋:因為耶穌預見羅馬人毀了猶太聖殿,並將耶路撒冷夷為平地。
我想如果耶穌看到今日以色列人與巴勒斯坦人的紛爭,以及以色列人持續築起隔離的高牆,還有上述老人對和平的絕望談話,應該還會哭泣。
■ 感動的一幕
聖經中記載的事情,許多都發生在約旦、以色列與巴勒斯坦自治區的境內,虔誠的教徒與教會在聖蹟地點大多會蓋上教堂以玆追思與禮拜。例如聖母懷孕住家有天使報喜教堂、耶穌出生地有基督誕生教堂、耶穌受難處有聖墓教堂等。沿途參觀無數著名教堂後,最令我難忘與感動的一幕,卻是在耶路撒冷舊城內的一個小教堂裡。
那天下午,陰冷的下著小雨,與友人沿著「苦路」一站一站的往下走。所謂「苦路」就是耶穌被判處死刑後,背著十字架一步一步走向受難處的一條曲折小路。我們走到耶穌遇見母親的地方時,便一同進入旁邊的小教堂,簡單的教堂內空無一人,中央有座耶穌背負十字架與母親相遇的雕像。
耶穌的母親眼看自己無辜的兒子一步步走向死亡,滿臉哀傷的扶著兒子,顯得非常不捨,母愛的光輝表露無遺。就在那一刻,時間彷彿暫停,我在雕像前佇立良久,這是人性自然流露的一幅畫面,貼近人心,接近大眾,相信即使非基督徒也會深受感動。出了教堂,天空仍飄著雨,剛才那幅畫面卻久久留在心頭。